1998年,我年纪轻轻,对于《三国群英传》深感震撼。那时候,DOS正逐渐被Windows95所取代,许多游戏厂商纷纷转移阵地,开始基于新的操作系统开发游戏。《三国群英传》成为第一款融合国产、三国和Windows95三大要素的游戏,堪称游戏界的先锋。
好的,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之前DOS版的国产三国游戏的情况。这些游戏在当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玩法吸引了大量玩家。
欢乐盒的《三国列传之五虎上将》
天堂鸟的《QQ三国志》
再看看同期WIN版国际市场的三国游戏是什么样的。
光荣的《三国志6》
光荣的《曹操传》
而奥汀的《三国群英传》则是这样的。
当然,后来大家才发现,这套玩法原型来自1996年世嘉土星(SS)的《龙之力量》。基础系统设计几乎是完全照搬的,包括武将技、军团指令、弱化内政、百人战斗等
如果将《三国群英传》视为对《龙之力量》的一次“本地化移植”,那么仅仅一年后发布的《三国群英传2》(以下简称群2)则可视为一次全面的进化。与前作相比,群2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改进,不仅在游戏玩法上有所创新,还在画面和音效等方面进行了提升。同时,群2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,如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战役,以及更加深入的剧情。这些改进使得群2成为了一款更加成熟和完善的游戏,也进一步提升了玩家们的游戏体验。
可深可浅的核心玩法
画面的加强是显而易见的,单位外观、战斗场景、UI界面、技能特效等,都精细许多。
在游戏内容方面,同样没有妥协。武将数量增加到400人,具备44种独特的武将技类型,总计111个技能。无论是近战还是远程攻击,单体还是群体伤害,以及各种陷阱和召唤技能,全部囊括在内。有的技能需要在延迟后才能生效,如伏炎和火雷爆;而从天而降的箭雨和八卦奇阵等技能则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。此外,我们还可以召唤伏兵来堵截敌人的退路,或者使用连弩狂涛来一击必杀敌方将领。
《群2》还在武将技的基础上,新增了25种军师计策。比如让敌将无法撤退的「十面埋伏」,瞬间逃跑的「金蝉脱壳」,强行改变敌人阵型的「偷袭敌军」、「乱阵」等等,这些计策大大加强了战术价值。
特性各异的兵种、丰富的阵型和地形,让每一场战局,都要去考虑他们之间克制关系、以及实际操控士兵武将的走位。这让《群2》战局千变万化,体验极佳。
《群2》有着大量可供研究的深度内容。瞬间进城、穿城而过、大火流、伏兵流……各种邪道玩法和存档挑战,用金旋单将开局,真要一一罗列出来,本文可能奔着十几万字去了。
但我想应该没有人会觉得《群2》是一款难度极高,上手困难的硬核游戏。相反,因为《群2》上手简单、节奏快速、难度极低、不要10分钟就能接触到游戏的大部分玩法,导致在相当一批人心中,《群2》就是一款爽游。
奥汀在游戏设计上的意图亦是如此,《群2》相比《群1》游戏内核更向偏向战斗部分。在进行多城管理时,内政可以托管给电脑自治,去搜索武将道具、建设城池。玩家自己只需控制前线,专心战斗即可。
所以也就不难想象《群2》为何能一时风靡全国网吧,与《帝国时代》《红警》打擂台。那时的网吧基本没法存档,隔天就要重来,贫穷又家管严的学生党也就玩半个到一个小时。所以能否快速让人爽到,体验核心乐趣成了一款游戏能否在网吧火爆的关键因素。
《三国群英传》系列的盗版在网吧曾经因官方代理亲自上门查侵权而上了新闻,可见游戏在网吧群体中的号召力。
我还记得那时我所接触到的“小朋友”,根本不会关心这个游戏应该怎么玩,口口相传的不是技巧而是作弊秘籍。
时至今日,你可以忘记有几个兵种、几种阵型,也可能不记得游戏到底是怎么玩的,但你绝对不会忘记R110——鬼哭神号。
丰富的可玩性和爽快的战斗体验让《群2》火遍大街小巷,而大量MOD玩法则极大的延长了《群2》的生命周期。
持续了二十年的MOD创作
如果不是特别关注,可能圈外人很难想象,在出了5款续作后,竟然还有人在对20年前的《群2》进行创作。
这些MOD作者大部分上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武将头像给换了,毕竟原版头像的画风实在是一言难尽。
《三国群英传》系列的头像是不少玩家津津乐道的事情,它总是能在出其不意的地方给你惊喜。在此前游研社的文章游研社:一度流行全国的《三国群英传》,如今只留下各种鬼畜的记忆)中,就曾描述过奥汀当年是如何画头像的:
使用老版《三国演义》电视剧剧照P图
使用员工的生活照进行P图
使用明星照片进行P图画头像
其实相比于后面作品中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做法,《三国群英传2》在画头像还是比较克制的。无奈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玩家不喜欢这种画风,于是就成为MOD作者自由发挥的天堂。
图注:我个人其实十分喜欢这套极具风格的原版头像(记忆点很深)
改头像,只是第一步,各种细节体验方面的修改,才是大工程。
比如远帆97的修正版,就修复了许多原版的BUG,并且实现了显示未学技能、我方武将自动升级、替换三国志头像、变速等自定义功能。
其中传播最广的是陈沐版,不少人在看到《群2》原版后,都会产生恍惚“我当年玩的好像不长这个样子啊”,里面的头像来自三国志,还新增了随机出将、不降忠诚度能设计。
采用部分《三国志10》头像的陈沐版
广大玩家对于MOD的开发自然不会仅仅停在此处。接下来就是对剧本的大幅改动,涉及头像、文本、特殊兵种、外观设计、乃至系统设计等等,有些制作精良的MOD玩起来完全是另外一种游戏体验,而不是仅仅是换皮。
诛仙MOD在开头动画采用了视频网站上的宣传片进行替换,战役也根据的是小说进度,设计了从张小凡入门到最后道魔大战等多张剧本,还有多结局的设计。里面模型全是神魔鬼怪,发招不是御龙诀就是诛仙剑阵。另外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张精心调配后的大地图,使其更具古风仙侠气质。
到了仙剑奇侠传MOD里,改动规模变得更大了,几乎所有文案都得到了彻底翻新,尊主、灵使、心决、伙伴、灵界点,你完全看不到一点三国或者历史的气息。
你可以通过剑谱秘卷中领悟新的法术技能,武器能进化、有五行属性和法宝。马匹变成了神兽,分为不同品级阶层。
人物台词都有专门的设计,而不是复读机。
光是看这一个界面,就知道有多少工作量。每个道具、技能都有新的贴图,独特的名字和属性。
一个成熟的MOD剧本,会需要多方支持,十几号人的帮助,绝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。这个仙剑MOD,光工种就有15个,涵盖程序、技术、美术,上有企划监督和总监,下有测试与执行。美术还分了角色、场景与特效,可见这个MOD的规模。
而正是这些数量众多,质量过硬的MOD,佐证了《群2》在系列玩家的心中的地位。现在翻看《三国群英传》的MOD社区,其中大半都是基于《群2》设计和讨论,少能看到其他系列作品。
这是一个大火的游戏系列,在当时的国产单机圈中,拥有着相当高的人气。
人气高的单机作品,那个年代都会遭遇一个难以避免的命运:网游化。
试图出单机圈的三国群英
在网游化的浪潮中,宇峻奥汀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,到游戏火爆的风光无限,再到系列IP无力再续的窘况,起起伏伏的风云变幻,正是那个年代国内单机游戏厂商的缩影。
2005年,也就是《三国群英传2》推出6年后,奥汀科技与宇浚、宇奥合并成立了宇峻奥汀。虽然是两大单机游戏厂商的强强联手,但是未来会变成什么样,一切都是未知数。
彼时盗版泛滥,很多单机游戏厂商都折戟沉沙,淹没于滚滚历史洪流当中。
宇峻科技《幻想三国志1》
同年,《新绝代双骄online》、《三国群英传Online》相继推出,宇峻奥汀旗下的游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网游化进程。
当时的宇峻奥汀想当然地认为,网游玩家和单机玩家应该是同一批玩家属性,就应该用同一批玩法去对待。因此《三国群英传》单机作品在online版本的“反哺”下,《三国群英传》系列逐渐变成了“三国群妖传”,大量的神仙、圣兽、妖魔出现,玩法重心不再是统一全国,而是练级刷宝,锻造武器。
结果系列4代之后就遭到了许多系列粉丝的抨击,甚至喊出了“群4之后无群英,宇奥之后无奥汀”之类的口号。
尝到网游甜头的宇峻奥汀,开始加大力度往页游、手游端发力,接下来数年时间推出了一系列手游和页游,而上一部系列单机作品《三国群英传7》,发售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。
期间一度传出要停止《三国群英传8》开发的消息
这样的做法,在玩家群体当中的争议很大。
平心而论,系列IP发展出更多品类的做法无可厚非,而当时单机游戏在国内也实在不景气。
网游,也确实赚钱。
运营超过十年的《三国群英传OL》
但谁又能保证,一个方向能吃一辈子?
近年来,面对端游市场愈发的不景气,宇峻奥汀再度布局起了单机市场。曾经传出停止开发消息的《幻想三国志》、《三国群英传》系列都传出即将推出单机续作的消息。
在距离7代11年后,2018年台北电玩展,宇峻奥汀公开了《三国群英传8》以及它的宣传视频。
三国群英传8
最新的消息出现在2019年末,宇峻奥汀表示《三国群英传 8》是 PC 纯单机游戏,只是目前因为品质不达预期,仍在持续开发中。
起起落落,终究回到原点。
与此同时,在贴吧,在mod社群,在一些老玩家的怀旧回顾讨论中,《三国群英传2》依然散发着魅力,他依然是一段传奇。
《三国群英传2》的主题贴吧
一个回忆
多年前,我拿着家里唯一一个64MB的U盘,悄悄地清空上面的文件,在网吧复制走了《三国群英传2》。
整个游戏大小才37MB(盗版去掉了动画和音乐),相当于今天游戏里面几张的高清贴图,但是却让我玩了很久,从最初菜得只会按全军突击然后输R110,再到后面带着文官+弓箭手风骚走位击败敌人,完全没有察觉时间的流逝。
至今,已经过去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