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长之野望16新生作为系列作品40周年的纪念作品,自从去年22年推出以来就一直火爆,每天都很多小伙伴奋斗在日本战国的各处角落。不过由于日本战国历史很多人不太了解,或者仅从历史书里面仅知道弥生时代、飞鸟时代等等,远没有详细介绍日本战国典故,特别是各名将,因此在玩游戏的时候,对于新生中特别的武将特性并不了解。今天我们就来对主角家-织田家进行介绍:
1、主角--织田信长
第一个肯定先介绍主角。不同于战法在战场上攒气使用,特性可以看成是武将的自身属性或者技能。大多数武将的特性都是“大众脸”,常见有尽心尽力、计谋、工事等等,而织田信长不仅有个人专属,甚至还有俩:
①【魔王】
作用:自身部队压制了一个郡(相当于三国志14里面的府,就是可以看成是城市的一个区),其出阵中能力上升。
出处:有些历史书认为是织田信长烧了比叡山(日本佛教圣山)被佛教僧人所唾骂,特别是本愿寺主持,认为他比比佛家五毒“贪、嗔、怨、痴、妒”更厉害,把它列为“第六毒”的魔王;也有历史考究说这个是信长自称的,原因是武田信玄在出征前写一封信进行心理战,署名“天台座主沙门信玄”,因为延历寺是天台宗的总寺,信玄此举便是要给其旨在争霸的上洛战争披上一层“护法战争”的外衣。而织田信长则毫不示弱地针锋相对。
评价:8,我们知道作战的时候除了用夹击、甩马甩枪或者战术以外,基础还是得看部队的攻防力,织田信长可以叠加,就使得他越打越强。就如同他在信长包围网中坚决烧毁比叡山,从而使所有人对他都有三分恐惧。属于相当强力的作战特性。
②【霸王】
作用:加快压制郡的速度。
出处:历史没有记载他被称作霸王。但是熟悉中国历史的日本光荣公司,在信长之野望第5作就叫做霸王传。显然认为织田信长在长期混乱的日本战国中,就如同奉行霸道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曹操,他也曾经一度扶持足利义昭成为傀儡将军,然后如疾风一般地席卷了日本经济最发达的“近畿”地区,俾睨群雄。
评价:9,在新生中最难的就是可携带军粮不可补充,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紧张。而压制郡往往要十天八天,一座城一般又有好几个郡,这样一晃就一个月。而信长则基本上能够“秒”压制,就能节约很多时间。搭配【魔王】的话就是10,既能够提高速度压制,又能够增加自身部队的攻防,简直一举两得。
2、首席猛将&家老--柴田胜家
织田家拥有特别个性的武将并不算多,但贵为首席猛将兼首席家老的柴田胜家理应有一份。他有一个专属的特性。
【破釜沉舟】
作用:击破敌人部队时,自身部队的攻击上升一段时间。
出处:在1570年,织田信长准备要上洛攻打六角家的时候,被敌人率先团团包围在一座山上的城中。由于被切断了水源,存水眼看就要没有了,胜家做出了大胆之举,将城内残存的清水让士兵们尽情畅饮后,将最后三竹筒水泼在地上,跟士兵们大声说:“要么渴死,要么战死!”第二天清晨,不顾敌众我寡,柴田胜家率军突击,遭受到突然袭击的六角军全面崩溃,数名家老等780余人当场战死,随后六角军被迫全军败退。胜家也因此被称为“割瓶柴田”的美名(又译作“破竹柴田”)。类似西楚霸王的典故,所以就引用了“破釜沉舟”。
评价:6,锦上添花的特性,其实不能体现原典故那种逆境奋发。不过用好了可以实现晋灭吴那样的“势如破竹”,这方面倒也和“破竹柴田”搭配。
3、全能的织田家双璧之一、魔王终结者:明智光秀
明智光秀一生跌宕起伏,最终本能寺事变的原因众说纷纭,他是被信长极端压迫之火做出反弹?还是扶持朝廷与幕府的个人理想与信长格格不入?还是各人野心要取代信长等,不得而知。但是对于他文武全才,这个基本都是认可的。
【连歌百韵】
作用:城下设施、政策、呈报等的时间缩短,可执行所有呈报。
出处:连歌是日本特有的文化,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,是和歌的一种形式。连歌的最大特征是集体创作和即兴创作,即每一句都必须与别人的上一句相衔接,其转折纯系偶然,很考验作者随机应变的机智。这里主要是体现明智光秀修养很高、非常善于和朝廷/幕府交流,同时他又很多智,经常能提案解决很多问题。在丰臣秀吉还是木下藤吉郎的时候,在岐阜城第一次见到明智光秀就被其博学多才所折服,相当一段时间里,明智光秀的成就(重建幕府、制定制度、疏通上下人脉)是远压过木下藤吉郎的,也是织田家中最早受封城主的武士(不同于城代,城主是拥有城池周边的领土;城代只是拥有大名赋予的城池管理权而已)。
评价:10,非常好用的特性。我们知道有不少的操作并不在主菜单中,而是要通过下属呈报才能使用,例如削减敌人城池城防、邀请远处的浪人、让敌人势力从属甚至降伏。充分体现明智光秀的全面才能。
织田家本来还有另一个“双璧”的“木棉秀吉”,因为他所在的丰臣家也有数位拥有专属特性,因此就会在另一个篇章里面介绍。
织田家其实还有一些优秀人才,比如曾经被封为关东管领的泷川一益、文化人细川藤孝、米五郎左丹羽长秀、尾张之虎织田信秀(信长的爹)、枪之又左前田利家等等都没有专属特性,有点可惜。毕竟日本战国被称为名将的人太多了。